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019年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资料-云南成教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调节心脏和各部分血管的活动,从而满足在不同情况下各器官、组织对血流量的需要,协调各器官之间的血流量分配。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1.心迷走神经其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2.心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节后纤维未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G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
体内大部分血管的舒缩受交感缩血管神经调节,在剧烈运动时交感舒血管神经使骨骼肌血管舒、张。此外,少数器官如肝、脑、唾液腺、外生殖器等处的血管,也有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及生理效应。
(三)心血管的基本中枢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心血管中枢。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其中包括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分别支配相应的神经。
(四)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又称降(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的冲动增多,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高,而心血管交感中枢紧张性降低。通过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多,使心跳减慢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小,从而使动脉血压降至正常。当血压降低时,则由于上述降压反射的负反馈作用减弱,而使血压回升。由此可见,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有颈动脉体,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组织中有分散的主动脉体,颈动脉体的传入神经纤维走于窦神经中,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的孤束核换神经元。主动脉体的传入神经纤维在迷走神经中,进入延髓后也在孤束核换神经元。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富含神经末梢和血管,是人体血液供应最丰富之处,每一感受细胞均非常靠近动脉,对动脉血液化学成分变化(缺氧,CO2分压升高和H+浓度升高)敏感而发生兴奋,引起冲动发放,其结果使心脏输出血量重新分配,内脏、肌肉等处的血管收缩,其血流量减少;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流量反而增多,维持正常功能所需要血液供应镀,起到“移缓济急”效应。
二、体液调节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即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肾上腺素主要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动脉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对外周血压的作用随血管平滑肌上受体的不同而不同。在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管平滑肌中,a受体占优势,引起血管收缩效应;在骨骼肌和肝脏血管中,受体占优势,小剂量肾上腺素引起血管舒张反应,大剂量时也兴奋a受体,引起血管收缩。
去甲肾上腺素使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广泛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在完整机体内不明显。
(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Ⅲ和醛固酮能依次生成增多,且功能上相连续而密切相关,因此称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具有较强的缩血管升压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Ⅲ的缩血管作用较弱。血管紧张素Ⅰ能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醛固酮有保Na+保水的作用,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三)组织代谢产物的局部调节作用
组织代谢产物如腺苷,C02,H+,乳酸和K+等在组织中浓度增大时,能引起局部血管舒张。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ynlfedu.com/yixuezonghe/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