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函授本科】考试复习资料语文--精讲班-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六、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 这篇传记通过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从卫青击匈奴四个战役以及细节描写刻画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形象。文中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作者用精细的笔触,绘声绘色地写下了四个完整、生动的战斗故事。这四个战斗故事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李广的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善战的精神。 这四则故事表现了李广作为一个将军在临敌应对、指挥战斗上的超绝的军事才能和他坚定勇猛的个人品质,但远没有表现出李广的全部性格特征,李广的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人格,主要还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史记》人物形象刻画的又一重要特色。《史记》中的细节描写,真实、生动、活泼、形象,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我们来看《李将军列传》中的几个细节描写: 第一个是: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这个细节表现出李广力大勇猛,为后文写李广年老犹请兵作战提拱了可能;更射之不能复入,也表现出李广在面临危急情况时能发挥出更大的潜力;李广射虎,即表现出他有恃勇无畏的英勇豪气,又表现出他为乡邻除害的英雄侠义,为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埋下伏笔。 第二个细节: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这个细节描写,活生生刻画出一个平易近人,惜兵如子,而又忠厚老实的将军形象,正因为李广平素对士兵关怀备至,所以后来被左贤王十倍于己的军队包围时,将士才会舍生忘死地和他一起浴血杀敌,虽死伤过半却仍能坚持到底。 (2)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的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作者在步步深化和丰富李广这个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将李广的悲剧命运逐步推向了高潮。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来表现李广的才干。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他人与李广的对比,刻画人物的性格,几处对此,依次如下: 二是与程不识的对比。二者都是名将。程治军严谨。李治军简易,士兵多乐于跟随李而苦于跟随程。匈奴也更惧怕李广,这对比写出了李广治军特点和所以得到士卒拥戴的原因。 三是与李蔡的对比,李蔡不过是下中等人物,名声远不如李广,然李蔡得以封侯位至丞相,李广却长期遭受压抑,这一对比,极有力地揭露了朝延的赏罚不公贤愚不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李广的深切同情。 (3)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全文没有雕琢的词语,也少有激昂慷慨的议论。但在那看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极大的感染力和作者独有的评价。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含于叙述之中。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文中的遣词造句,句式灵活而多变。句子可以长到七八个字,也可短到三两个字,甚至一个字。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ynlfedu.com/yuwen57/4439.html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一是,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匈奴射雕者射技高强,伤中贵人,杀其骑将尽,李广亲自射匈奴射雕者,杀其二人,活捉一人,通过对比,刻画李广的射技更高强。声明:
云南成考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