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函授本科】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精讲班-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及近代中国革命任务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近代中国实际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认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当然,在这众多的矛盾中,必然有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因而有它自己的许多特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作了如下分析: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毛泽东强调,决定这些特点的,主要是帝国主义的势力;这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第一,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三,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四,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通过五四运动实现的。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ynlfedu.com/zhengzhi/4640.html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声明:
云南成考交流群